今年到現在,我看的新電影不多,能留下印象的更少,直到這部「復仇者聯盟」的出現。
我並不算是個美國超級英雄迷。
雖然我也喜歡超人、蝙蝠俠、還有特異功能組,但我卻不算是個真正的「重度美式英雄宅」。
我頂多就是像其它人那樣,反正有什麼好萊屋的動作大片上映了,就跟著大家去看,看的途中很開心、很快樂,看完之後覺得爽了、滿足了,回家上床睡覺,然後第二天早上醒來,就完全忘掉那部片到底在演些什麼。
這其實也就是現在好萊屋養出來的「觀眾群」,片子好壞、或想傳達什麼訊息並不重要,只要大家看得爽、特效做得多、場面夠大劇情夠緊湊,也就可以成為各大電影板上的「好雷」。
復仇者聯盟很中規中矩的符合了上面所述的觀眾所需,而大賣也是想當然爾。
與黑暗騎士那種劇情導向的嚴肅英雄片不同,這個復仇者聯盟可說是當代娛樂動作片的典範。
劇情不但簡單易懂、節奏鮮明暢快、畫面音樂場景特效都是一時之選,在佐以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各路英雄之間的「互動模式」,並且在劇情分配上也取得了良好的平衡,說真的很讓人佩服這位導演是如此的用心良苦。
正常說來,結集了這麼多「主角」的英雄片,觀眾很容易就會產生出誰比較強、誰是主角、誰好像很花瓶的感覺,但導演巧妙的編排手法,讓你很難去評斷說,復仇者聯盟真正的主角是誰。
或許這也是某些人看完之後,會感覺不太對勁兒,雖然整部片是燈光美、氣氛佳,但就是好像少了什麼,以致於對這部片的評價好像不上不下的。
沒有錯,這部片它缺乏的東西,就是所謂的「主角」。
而是「復」片所作的犧牲,當然就最後的結果也是好的。
在這種非傳統式的描述手法之下,復片捨棄了「主人翁」單一角度式的觀點,採取以「精神導向」為主的概念傳達。
復片所演繹出的並不是透過主角的所見所聞,讓觀眾領會一些什麼,而是藉由某種「英雄的精神」,讓各個「主角」們去實行。
這麼做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滿足各方粉絲團,讓他們不致於因為戲份多寡而吵翻了天,這一點復片做得非常優秀。
即使是顯而易見的「缺點」(包括許多人常提到的「深度不足」、不夠嚴肅,價值觀膚淺…之類的),我都不會把它當作缺點來看。
我傾向復片是「選擇不這樣拍」。
要寫出嚴謹的劇本也不是不可以,但恐怕不夠符合片商與觀眾們的期待。
或許會像黑暗騎士那般同樣博得滿堂彩,但就我個人來說,我還是希望復片能走一般的純娛樂路線就好。
因為這種路線才適合這種「多主角」的劇情架構。
總歸來說,這部片很好看。
沒看其它前導影片的也無所謂,反正腦袋放空,不要去鑽牛角尖或很宅的在那邊計較設定,這兩個多小時絕對值回票價,尤其是現在這樣社會痛苦指數這麼高的年代,花個兩百多塊還要到戲院去看一些傷腦筋、或是人倫大悲劇之類的片子,實在無助於降低憂鬱潮或是自殺潮。
珍惜生命、多看電影,我相信沒有人看完了復仇者聯盟,還會一臉愁眉苦臉的走出戲院吧?
如果是因為某人在戲中掛點了很難過,那不必擔心,美國英雄就連原作都很常吃書,絕對會復活的啦!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