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Mass Effect - 科幻遊戲的嶄新篇章

大約兩年多前,一間知名的遊戲廠商推出了一款經典鉅作。
背景是在一個未來科幻世界裡,人類如何在各外星種族的政治角力中生存,並且決心要拯救整個銀河系免於毀滅的故事,當時那款遊戲才剛發售,就受到了全球RPG玩家的一致好評。
直到今年年初,這款遊戲推出了二代,這才讓大家了解,這家廠商的野心如此之大。
一代與二代之間的各種連貫性,甚至可把一代及二代合併為同一款遊戲。不管是在人物的出場亦或是承先啟後的劇情,在在都顯示出這家遊戲廠商的野心。
這家遊戲公司叫做BioWare。
這款遊戲叫作Mass Effect。
這是一個經典系列的開始,也是一個RPG遊戲發展至今嶄新的里程碑。

與所有的經典系列遊戲比起來,Mass Effect幾乎該有的都沒少過。
扣人心弦的主線劇情、感人肺脯的配角專屬任務、豐富的支線、刺激的戰鬥。Mass Effect的成功不只在於建構了優秀的架空世界觀,更在游走於動作與角色扮演遊戲間,還能取得非常好的平衡。
既然這麼經典,為什麼一代過了這麼久才破關呢...?
這次除了懶之外,有其它的理由(藉口)了。

在一代推出之後,我早已聽說這款遊戲的高評價,但我那時正瘋別款遊戲,所以就沒有去注意。
同樣也擁有360的友人,則是先買了回家嘗試,破關之後是讚不絕口,我當下也借回家來一探究竟。
但是,一代初期那稍嫌沉悶的劇情推進,加上艱澀難懂的英文用語,讓我無法產生任何共鳴,就此打退堂鼓。
我必須承認,RPG我還是習慣奇幻風格的型式,這或許有些老梗,因為RPG中大概有八成都不外乎是充滿了龍、怪物、劍與魔法、召喚獸...等元素的奇幻風格,但這就像青菜蘿蔔各有所好,RPG沒有魔法、沒有城堡、沒有怪物,就覺得哪裡不對。
在更久以前,我也玩過BioWare的另一款科幻風格的RPG,那就是STAR WARS:Knight Of Old Republic(星際大戰:舊共和武士),那時我邊玩就邊覺得不怎麼習慣,到後來是靠著對絕地武士與光劍的愛撐完全場,也順利破關...
當然,我最喜愛的Final Fantasy VII也有科幻的要素,但它的情況比較像是大雜燴,幾乎什麼風格都有,好像古今中外各個年代的風格建築都摻雜在一款遊戲裡,名符其實的Fantasy。
回到Mass Effect,這也是一款科幻RPG,但沒有光劍、沒有穿著袍子的絕地武士,大家用的是雷射槍,身上穿得是科技感十足的防護盔甲,一副就是要來做射擊遊戲的題材,但卻是個RPG...
另一個讓我無法容入的則是過多的科幻類專有名詞,一般說話或敘事我沒多大問題,即使少數幾個字不懂也多少能知道他們在講什麼,但是像是什麼「離子加速器、「零度能量」、「質量轉換器」...真的是一整個丈二金剛摸不著頭,這些到底是幹啥的?
英文的確是一大障礙,但其實這只要有心就能克服,不算是什麼很嚴重的問題。
而且遊戲中也提供了完整的大百科,都會將專有名詞加以解說。
只不過,我都很懶得看,因為巴哈姆特上有人都翻譯好了...

總之,因為種種因素,這遊戲我就沒玩了。
那為什麼最近開始有興趣了?
老實說,我還是不喜歡科幻類的RPG,但是我這次把一代那沉悶的初期劇情給一次了結,這才發現玩這遊戲就像是在倒吃甘蔗,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後面一大堆的支線以及多重解法的主線任務都非常有趣,在完成任務之後對於後續劇情的影響也讓我感到很有成就感,會覺得「這當初就是我做的,才會變成這樣」。
不過契機還是在光南把PC版的一代拿出來賣299,當下就直接購入,玩完才發現這款遊戲299真的低估它的價值了。

重點還是在它的劇情,句句都充滿了各種巧思與想像力,藉著主角及配角、路人們的對話,慢慢鋪陳整個Mass Effect的世界。
劇本可說拿捏得相當好,英文的部份雖然用了許多平常很少看到的單字,像是一代的對話總感覺有點文謅謅的...但是這也讓這遊戲多了更多文學性。
二代就口語了許多,F開頭的也增加了不少,不過我喜歡F開頭,總覺得有種莫明的親切感...(GTA玩太多)

當我回過頭來,注意到我正在解支線劇情時,我才感覺到我已經深深的沉浸在這款遊戲中的世界裡,連作夢都夢到外星人在和我聊天....=.=
不知不覺,我就把所有的支線都走完,所有的星球都探索過,真是太恐怖了。
Mass Effect的遊戲長度一直都不長,單玩主線或許十幾小時就可以破關了,無論是一代還是二代都是如此。在加上支線,也不過4、50個小時,所以完美破關並不會覺得很久,應該這樣說,這款遊戲缺乏了壓力摳米要素。
以RPG來說,這樣的遊戲時間實在有點短,大部份的美式RPG都有這個問題,但我認為劇情還是在質不在量,就算主線像是某「宇宙終極無敵神作」一樣落落長可以撐到4、50個小時,但卻不知所謂、了無新意,看個過場都會看到寢落,那還不如不要劇情...
那款「RPG全新進化」我是靠著某人走路都會搖屁屁才玩完的...(默)

沒有完美的遊戲,Mass Effect除了上述的那些優點之外,也有著許多無法忽略的缺點。
一代的話有很多地方都不盡完善,支線任務我全走完,發現這些支線任務總共只有五個場景在那邊做兼用卡,真的是鳥到不行,之前有翻過國外的一些論壇,這點幾乎是到了被玩家「公幹」的程度了。
還有像是裝備欄沒有整理選項,後期會撿到一堆無用裝備,但卻不能動手整理成依照強弱或是依照A、B、C排序,導致物品欄亂成一團,非常麻煩。
到最後我都是拿到東西後就直接先看是否可用,不能用就丟著,然後回商店全部賣掉,換到幾百萬的錢...
但錢在一代裡根本沒什麼用,大家都知道RPG裡真正好的神兵都是「撿」到的,在商店裡賣的都是次級品。

二代的話進步許多,裝備欄太亂?那乾脆取消裝備,只有升級選項,在特定的地方才能升級和查閱,單種武器的選擇性也不多,像衝鋒槍大概只會拿到三把讓你選著用,但其它的加一加事實上還是蠻多的。
在支線方面也有改良,基本上每個地區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圖,這讓玩家想去玩支線的動力大增。
星際旅行也是直接讓你在星系裡開飛船,不是選單式的在銀河系中旅行,姑且可以說它是向老牌的日式RPG看齊,同樣都有世界大地圖可逛,只不過這次場景換成了宇宙...
二代最大的敗筆是在星球探索上,你必須「自行」用滑鼠或控制器在星球表面掃描,發現資源點就發射探勘小隊前往收集,這樣你才有足夠的資源來升級你的裝備。
但這個過程是極其無趣也毫無意義,像是掃瞄星球表面有無資源這種小事,不是交給電腦就好了嗎?
虧你們還是未來世界,還有台AI在船上,居然還要一個艦長親自指揮探勘資源,主角忙著打壞人都來不及了,哪還有那個美國時間來搞這些有的沒的,真是成何體統。
這邊是製作小組的疏忽,不過三代應該不太可能再繼續這樣搞。

雖說缺點看似不少,但終究是瑕不掩瑜,Mass Effect確實有那個實力能得到各家雜誌媒體的高評,只不過就類型上來看,還是打不過自家的傳統式奇幻RPG-Dragon Age,不管是銷量或是玩家參與程度,Dragon Age一直都來得比Mass Effect熱絡許多。

Mass Effect可說是近幾年科幻RPG復出浪潮的先鋒者,除了三部曲的型式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外,也帶領了一些老牌遊戲復出,像是那個Dues EX,這多老了...要不最近突然發表什麼人類全新進化(進化梗玩不玩啊!)要推出,還真以為這個系列真的已經死透了...
如果不排斥科幻類型的遊戲,英文又還過得去,那我真的找不到什麼理由不推薦Mass Effect,它完美的結合了快節奏的動作射擊與精彩刺激的互動式有聲小說,五年之內我認為沒有任何一款RPG的劇情能好過Mass Effect,就連Fallout 3也無法高攀(Fallout 3贏在「風格」,3、40年代的老爵士樂配上核戰後殘破毀壞的世界觀是任何一款遊戲都無法比擬的)。
英文不好,巴哈討論區也有熱心玩家與大陸網友共同製作了漢化版,供廣大的中文社群免費下載。
我對這些狂熱玩家的熱血要在此致上最高的敬意,畢竟廠商可不會因為玩家擅自改編中文版而付翻譯費給他們,一切都是靠著愛與熱血在做!了不起!
雖然這是在我全破完才知道的,但我也稍微瞄了幾眼翻譯後的遊戲,翻譯的水準與品質相當好,或許可以說比某些官方翻譯來得更好!畢竟官方翻譯也只不過是加個「官方」二字,擺爛亂翻所在多有,踢牙老奶奶前車之鑑,早已對官方翻譯毫無信心。
雖說只有PC版才能使用中文補丁...

讓我們期待第三代又能達到什麼境界,在這之前就來試試這個聽說有點騙錢的Kasumi...

沒有留言: